在成都、重庆和西安的“西三角”以及“成渝西昆贵菱形经济圈”没有实质性进展之时,一个新的三角区域或正在西南地区加速构建。
近日,四川省与贵州省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及8个专项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两省之间的合作。去年和今年,川渝、渝黔也分别签订了类似的合作协议,且这些协议都得到了有力落实和推进。川渝黔三方的合作关系拥有了稳定有力的政策支撑。
不仅如此,成贵高铁将于近期开通,加上此前开通的成渝高铁和渝贵铁路,川渝黔之间形成了快捷的交通联系,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使三省市间的人员流动和经济往来更加密切。“新西三角”正在崛起。
西南一片
实际上,西南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展跨省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早在1984年,西南地区就创建了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重庆四省区五方的西南地区经济协调会(后来发展为六省区七方),这一机制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旅游等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迅速发展,“西三角”经济区的概念开始出现。一些学者和官员从促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希望在西部地区建立一个类似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的“三角区域”。
2007年,区域经济学者刘斌夫在其著作《中国城市走向》中提出,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为支撑点,建设联结西南西北板块的经济合作区域,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重心和中国西部经济高地。他也首次使用了“西三角”的概念。
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团讨论时提出,建立以重庆、成都、西安三座特大城市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区。这个经济区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当时GDP总额为1.5万亿元,占整个西部的33%。
对于“西三角”的构想,三地政府的一些官员都曾公开表示过支持,尤其是重庆方面当时曾有过积极地联系推动,但是在地理和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西三角”构想并未有实质性推进。
但是,对于区域合作的设想并没有停止。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建议国家规划支持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后来这一提法又加入了贵阳,扩展至“成渝西昆贵菱形经济圈”。
但该设想最终仍没有取得进展。
归结原因,地理因素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成渝与西安、成渝与昆明相距都比较远,并有秦岭和云贵高原的阻隔。此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条件薄弱,虽然成渝高铁和西成高铁相继开通,但是其他几边尚未形成快捷交通。
南向通道建设成为合作契机
为什么川渝黔的合作会迅速升温?“关键是推进南向通道建设,贵州是重要的节点。”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三条主通道,分别是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8.100,0.00,0.00%)、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国家战略性项目,为西部地区尤其是通道沿线主要节点城市带来重大机遇。重庆、成都是起点,贵阳是两点线路的重要节点,因此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川渝黔三方有着共同利益和诉求。
实际上,在2017年,重庆和贵州就开始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合作建设陆海新通道。当年8月31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方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携手合力打造南向通道。
对于四川来说,贵州同样十分重要。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四川的南向战略,贵州是必经之路,在国家发改委规划的三条主通道中,涉及四川的只有西线通道,就要经过贵州。
11月19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贵州考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希望加强在重大规划编制等方面的战略协同,深化铁路、航空、港口货运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双方为此签订了《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协议》。
国家战略的落实推进使川渝黔的合作有了政策和项目支撑。而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三方的合作进一步升温。
2015年底,成渝高铁开通运营,成渝两地运行时间缩短至1.5个小时;2018年,渝贵铁路开通运行,重庆到贵阳的运行时间从10小时左右压缩至2小时左右;今年年内,成贵高铁将全线通车,成都到贵阳只需3小时。
高铁改变了川渝黔三边的时空距离,在西南片区率先构建起快捷往来的三角关系,人员流动和经济联系更为密切。
“新西三角”加速构建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成都、重庆和贵阳为支点的“新西三角”将更快速成型,并将取得更丰厚的成果。
李勇表示,相比重庆、成都和西安的合作,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合作更实在、更有基础。原来提出的“西三角”的中间存在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带,交通也没有打通,经济往来不密切。而川渝黔三地联系交往更紧密,产业地带直接相连。
川渝黔的合作升温起于陆海新通道,却又远不止于此,从三方签署的数十份专项协议来看,三方突出毗邻区域的建设,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重点产业的深化合作。
2018年4月,渝黔两省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双方合作提升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2019年3月11日,重庆市发改委公布了《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极点、沿线、沿边”的思路确定先行示范区范围,形成“点、线、面”合作新格局。
产业合作方面,大数据是渝黔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领域之一。双方都拥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两省市的协议提出,双方将以此为载体,加强大数据生产、应用及高端产品制造等领域合作,共同开发高端芯片、先进传感器、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和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分析软件产品,共同促成建设一批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在川黔近日签订的协议中,除了共建陆海新通道外,成都市与贵阳市、泸州市与遵义市、宜宾市与毕节市也各自签订了合作协议,后两对都是毗邻地区合作。
川渝之间的合作规模范围更大。今年7月10日,川渝相关市州、部门签署了《共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合作协议》等15个专项合作协议,重点推动广安、潼南、达万、泸内荣永等川渝合作示范区协同发展,成立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毗邻地区合作联盟等。
戴宾表示,川渝之间竞争和合作并存,但是大家的认识有所提升,都意识到只有共同联合才能参与到国家重大布局中。
他还表示,川渝黔三方有共同利益、共同诉求,需要解决一些共同问题,因此合作会不断加深。目前,川渝黔的合作还达不到高度一体化的经济区,但是三个省份地理毗邻,经济协作程度会不断加深。